首先,新的人民币汇率交易规则有两层含义,一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扩大形成一倍。
在区制2,政策规则表现为一个稳定的泰勒规则,利率调整的方向与通胀和实际产出变动方向基本一致。新型金融机构数量的超速增长可能导致过于拥挤的市场状态,此时,伴随过度竞争的高利率政策极可能引发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最终导致信贷市场崩溃。
他们从建立的六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我国广大农村不仅存在现实的金融排斥困境,而且还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15 刘敏楼、宗颖:《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工业成长——基于省际产业层面的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破解当前的中国农村金融困局,关键是要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真正从中国农村市场的内部去推动新兴金融元素的培育和增长,促进具有内生性特征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逐渐摆脱基于原有体制的复制性增长的惯性依赖。8 马勇、陈雨露:《作为边际增量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几个基本问题》,《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第1期。20中央财经大学的王遥和刘倩认为,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碳信用供给国,面对气候变化框架下全球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现实,一方面要在国际谈判中推动资金技术转移机制,另一方面要布局国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力争从碳信用供给国发展成为全球碳金融中心。
72010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关注农村金融的研究。9湖南大学的刘亦文和胡宗义,运用各省市的微观数据,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的加强都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过,这一转变过程,今年已有起色。
我同意一点点,但不完全同意。中国已是经济第二大国,要培养与此相适应的大国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在这方面,可以选择几个主要的公司加大投资。但细想,为什么改革滞后、转型慢?有人认为是政府部门利益绑架。有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离岸市场建设中的各种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与各国的金融合作问题,如货币互换等。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开发区金融改革先行先试文件出台后,我曾在天津说,天津的金融改革不能简单复制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上海金融改革了。这是基于一种怎样的决策考虑?夏斌:我也注意到,温州方案中并没有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内容。
我在《中国金融战略2020》一书中讲道,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方向应该是有进有出,而不是规模、资产控制得越多越好,赚钱不是唯一的方向。温州金融改革从半年前的危机到目前的转机,夏斌恰在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任职期间,对温州金融改革试点酝酿有着第一手的考察与思考。在未来不同时期,国有资本对各类金融机构保持绝对或相对控股比例就行了,多余的股份可以向民间资本出售。这次温州改革讲了十二项任务,我认为主要是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民间资本问题。
三是研究确立地方政府对小型金融机构、地方民间金融活动的监管地位与监管责任。把银行办成真正的企业,是改革的关键,形成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是改革的最终目标,能否实现对金融市场的调控,是改革最后成败的标志。从金融市场本身看,有债券市场多头管理问题,两个债券市场的统一问题、股票市场中的三板市场、发审制度,还有信托产品等市场创新产品的市场准入和统一监管问题,也有市场价格问题,如利率市场化等。其他各类小银行慢慢都可以放开,允许民间资本按有关规定组建新银行,但不鼓励地方政府入股。
但应该说,国有大企业、国有资本控股各类金融机构,并不是金融改革的方向。银行倒闭破产,老百姓的存款怎么保障?就要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具体说,在某一时期,中央汇金公司对国有大银行控股,持股一定比例就够了,超过比例就不用投资了,应允许摊薄。《财经》:资金定价的市场化是民间金融的生存法宝。
为什么?就是因为全国金融市场的组织架构体系、法律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加上现代信息技术,只要在某地就某一重大制度进行变革,在全国统一市场下,就是全国性的变革,现在已不同于上世纪的80年代,很难在某一地方就重大的金融制度做试点。由于前一阵子金融领域许多矛盾与问题久拖未决,因此从经济发展的需求看,从全国企业与老百姓对金融的期望看,这些问题都已成为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了。从调控监管来看,有抓紧放宽汇率浮动区间,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进而进一步放宽资本账户管制问题,包括温州及接下来的上海乃至全国的个人账户境外投资放宽的问题。如果讲市场主体,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金融租赁、农信社、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各自如何改革?如何定位?讲市场本身,有产品的创新、市场的准入、价格的放开(利率市场化),有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我在1986年的一篇文章中曾说,概括起来,就是抓六个字:企业、市场、调控。另一方面,金融改革依旧征途漫漫。
那么,赔保每个老百姓多少存款?银行交多少保费?大、小银行都按同样比例交?这一系列问题要研究。从此意义上说,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立,真是要依托经济结构的调整。
还有调控与监管的协调问题,包括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到底怎么落实、金融控股公司谁来监管等。《财经》:从全局、全国范围看,间接融资比重仍然过高,国有金融资产依旧庞大,而温州金融改革中明确允许民间资金投资设立小型新型金融机构,这对于金融领域的国退民进以及打造多层次金融体系,都有着积极意义,你认为具体怎样实现这一金融格局的转型?夏斌:现在各类主要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由国有大型企业控股、中央汇金公司控股。
第三,不管怎么说,温州的改革方案,在面对当前金融改革滞后,金融发展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环境下,即使是在有限的方面能有所突破,对推动当今中国金融改革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从金融改革与政府转型关系看,在金融改革上,对政府部门的批评不少,确实应加快政府的转型。
90年代初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有巴塞尔协议Ⅲ如何在中国落实等问题。第四,尽管存款利率彻底市场化非常艰难,但我们仍要呼吁,要知难而进。如何有限进入金融机构,如何把民间融资活动引入正常轨道。
第三,利率彻底市场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银行成本提高,利差缩小,竞争加剧,难免会出现有些银行倒闭、破产。如果把我以上三段话联系起来看温州改革,第一,还谈不上综合改革,仅仅是限于三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基本还是官大说了算的行政体制。第二,如果温州的银行利率可市场化,存款利率上升,在金融市场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各地老百姓的存款都会搬到温州来,会出现全国银行存款大搬家的混乱局面。
当然,现在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措施还没看到,但大致范围就是这些。一方面,加快利率市场化配套制度的建设。
在温州此次改革中,并未写入利率市场化试点。总之,金融改革与开放的内容非常广泛、非常具体。第二,也不必去讨论是否有里程碑意义,把事情做好就行了。在金融改革中,从保持一个好的货币政策角度讲,结构调整、发展方式的改变,是改变近十年来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被动局面的关键。
这里我想说几点:第一,从30多年前改革开放之初,一直在推进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可以渐进改革,抓紧出台对贷款利率下浮、存款利率上浮的有限改革,慢慢试,风险并不大。
三个月前,61岁的夏斌刚刚卸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一职。当时危机后正值中国整顿金融秩序,有一批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不抵债,民营老板输了钱,有的老板被抓,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入股,稳定金融。
除了年初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布置的工作要求,我认为,从经济社会呼声看,迫切要干的事很多很多,在此只能点若干重点。在整顿地方融资平台过程中,经过增信、信贷展期、资产重组等措施,有些地方政府仍还不了银行钱,同时又掌握了大量各类金融机构股权的,通过依法办事,逼地方政府吐出金融股权还债。